台灣有超過30萬名大陸新娘,兩岸關係趨冷現況下,部份陸配擔心權益遭台灣政府的大陸政策影響。台灣民間與學界10月7日舉辦"在台陸配議題研討會",立法委員林麗蟬發表專文認為,蔡政府已擴大陸配工作權,但還沒實現選前承諾的放寬學歷證明。台灣中正大學教授辛翠玲指出,大陸的台胞政策與台灣的陸配政策難以相比,因台胞政策涉及統戰,陸配政策則是法規問題。
"在台陸配議題研究會"由"中華兩岸一家親交流協會"、台灣屏東大學、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與廣州大學台灣研究院合辦,台灣前移民署署長何榮村、高雄市議員吳益政、台灣高雄師范大學校長胡連賞等人受邀參加,現場約上百名大陸新娘與會,氣氛熱烈。
林麗蟬因故缺席,由秘書胡逸凡發表專文,認為前台灣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期,是以"平權、反歧視、促進多元文化"思考陸配政策,並修改《兩岸人民关系條例》第17、18、67條,將大陸新娘取得身分證時間從8年改為6年、大陸人民遭強制出境前得給予陳述意見機會,並取消大陸新娘繼承或受遺新台幣200万元上限。而台灣總統蔡英文選前也提出新住民政見,承諾給予更平等的社會福利、放寬學歷證明及推廣新住民母語學習。
胡逸凡指出,蔡政府上任一年多來,並未提出具體的學歷認證措施,但的確放寬了陸配工作權。台灣過去禁止地方政府或學校單位聘用涉及未滿10年之大陸人士,但台灣陸委會去年10月函釋,只要陸配取得依親居留或長期居留資格,即能應徵公家單位約聘雇職缺,胡逸凡說,這是蔡政府至今對大陸新娘權益做出的最大善意。
相較於台灣陸配處境,廣州大學教授楊芳解析大陸的台胞政策表示,雖然目前兩岸溝通渠道不暢通,但並未影響大陸政府部門作為,相反的,近2年大陸惠台政策反而更加積極。她分析,大陸惠台政策分3階段,從8、90年代大陸給予台商外資優惠條件,再到2006年以前15項"交流讓利",以及現在的"融合普惠",亦即在社會各方面給予讓利,如求學政策。
中正大學教授辛翠玲則認為,兩岸立足點不同,陸配與台胞議題處理起來也會不同。她說,大陸將台胞視為統戰問題,台灣的陸配則是移民法規問題,前者經由上層領導,后者則必须追溯法源,且因《兩岸人民关系條例》的存在,讓陸配無法跟其他外配適用相同內涵。辛翠玲強調,社會並非對大陸新娘不友善或刻意區隔,而是兩岸背后體制有根本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