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的台灣政府對於兩岸關係的無力與無能,及嫁到台灣的越南新娘等外籍新娘越來越多教育部去年提出新南向「娘家外交」,鼓勵新住民子女返鄉溯根及職場體驗,參與東南亞語課程及修習台商產業所需知識,盼能串連起培育人才的橋樑。但據統計,106年僅6名新住民學生參加,遭立委質疑成效不彰;教育部表示,大學反映新住民學生不樂於承認自己的身份,因此推動上較為困難。
除原有的學海飛颺、惜珠、築夢三計畫外,教育部國際司再推出「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選送新南向生及一般生前往新南向國家實習,補助來回機票及生活費,然而新二代的參與率卻不如預期,2600多人中僅6人具新住民身分,將分別赴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及新加坡等地研修或職場實習。
立委張廖萬堅表示,雖然計畫是學生自主參與,教育部不能勉強,但應有更積極的作法,而非框列計畫及經費,忘記要培育新住民成為新南向尖兵的目的。教育部次長蔡清華回應,與大學開會時,各校國際長反映,新住民學生不願承認自己的身份,推動時形成困難,強調未來將協助提升新二代的自我認同及榮譽感。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該計畫提供大學生報名參加,針對新住民子女,將安排其到母國的台商企業進行見習,若期間表現優異,大四可前往實習一年,公私立學校每年補助5至10萬元。但前提是畢業後必須在當地工作一年,不限非得去母國,可選擇其他的新南向國家。
他指出,新住民學生申請情況不夠踴躍,經分析後主要有以下原因,包括新二代在大專校院的人數不多,105學年度,全台新住民大專生約1萬4千多人。此外,目前身分證及入學資料均能顯示原住民,卻看不見新住民身分,學校也無從得知,使得計畫無法對準特定族群,且新住民學生得知訊息,可能也不願凸顯身分;以及經費不多,學生畢業後不願被綁住,連帶參加意願不高,明年將提改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