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些年以來,已經有許多人透過相親方式娶大陸新娘來解決婚姻以及傳宗接代問題;可是在剛娶大陸新娘的時候感情還算不錯,但往往在生了小孩後,夫妻感情反而就越來越淡,為什麼會這樣呢?
孩子在夫妻之間究竟起了什麼作用呢?我們總是愛說,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對女人來說,這種感受卻具體而複雜得多。母親向來把孩子看成是自己肉體和精神的一部分。從妊娠到分娩,女性又經歷了一次生命苦樂的洗禮。這往往是男子所體驗不到的。有了孩子,女性變得更堅強了,內心的充實感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是空前的。女性還有一個深藏不露的秘密一有了孩子,她似乎又多了一個籌碼,可以幫助她和丈夫抗衡。對丈夫越是不滿,她對子女越是溺愛。
教育觀念和方法的不同、磨擦也會銷蝕掉夫妻間原有的愛。比如,父親規定在進餐前1小時不准吃零食,但媽媽怕餓壞了剛從幼稚園回來的孩子,認為吃一點兒零食也沒關係。她也許乾脆把餅乾直接塞到孩子手裡,於是孩子便會振振有辭地對爸爸講:媽媽讓我吃的。到正式就餐時,孩子便不肯吃飯。這時媽媽又得哄著他吃。丈夫看了十分惱火,會斥駡甚至會打孩子。這時的家庭氣氛就可想而知了。
由於母性驅力的作用,母親更容易對子女遷就和保護,更多地將時間花在孩子身上。爸爸越是對子女採取嚴厲的態度,媽媽和孩子的"統一戰線"越牢固。儘管父母從理論上懂得父母教育態度一致性的重要,但在活生生的孩子面前,這種理性認識常常變得軟弱無力。
由於諸多的原因,隨著孩子降臨人世,夫妻間出現一段時間的感情淡化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但並非不可彌補,關鍵是要盡可能從子女那裡給自己留出愛情的空間,有意創造愛的築圍。在此,給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姐妹們幾條建議:
一、夫妻中有一人當教育的主角。對子女教育要協調一致,這是家長聽厭了又難以掌握的一條教育原則。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想相互改造對方的想法一般來說都是行不通的。倒不如明智些,在管教孩子時,尤其是批評孩子時,只由一位擔任主角,另一位不干預或少干預。這比雙管齊下又矛盾重重好得多。矛盾教育下的孩子會慢慢地學會找機會,利用矛盾各個擊破,使雙方的教育達不到目的。更危險的是,孩子會形成雙重人格,見了爸爸說爸爸的好話,見了媽媽討好媽媽。這種人格缺陷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由一個人為主管孩子,可以使孩子在穩定的教育模式中保持相對的一貫性和穩定性。
不擔任教育主角的一方,並不是撤手不管,而是要當好孩子的榜樣。其實,孩子行為和品德的形成,絕大部分不是從爸爸或媽媽的嘴上講的道理中聽來的,而是從父母的一舉一動中學來的。一位心理學家講的更是坦率:一個恩愛、歡樂、寬鬆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最為重要。對夫妻來說,擺脫了對子女教育的無謂煩惱,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愛情空間。
二、營造家庭歡樂氛圍。比如,把餐桌當成交流情感的場所。夫妻勞累一天回到家中,做好飯菜,一家人圍坐桌前,多麼希望鬆弛一下緊張的神經,滿足一下食物和感情的饑渴啊。可是,有的家庭將餐桌變成了對子女、愛人"算帳"的地方,如追問孩子的成績,埋怨愛人某件事處理不周等,很容易把聊天變成吵架,一句話過了頭就會產生怨恨。怨恨是家庭的蛀蟲,它吞噬著人的情感,傷害著家庭的肌體,拉開了父母子女之間的距離。丈夫在餐桌上動情地說,燒了這麼多菜,辛苦啦。媽媽真好,是不是?孩子在這種好氣氛中,也會講出一天裡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這是人所共有的互酬心理。
不管婚後有沒有孩子,不管生活中有多少不如意之處,夫妻都要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不斷學習感謝、安慰、鼓勵和體貼的功課。將夫妻、親子間的"甜言蜜語"理解為虛偽做作,是導致夫妻感情淡化的開始。
三、不要丟了"異性吸引力"。夫妻感情淡化總是與其中一方的風度下降有關。無論老少夫妻,都應注意自己的風度,增加愛情的魅力、粗俗刻板、缺乏新意的形象,會使人感到厭倦。有了子女後,也別忽略了忙裡偷閒修飾自己。
四、多到外界活動。婚後不注意戶外活動,也是情感僵化的原因之一。自己的小家庭裡,儘管不乏溫馨的氣氛,但它卻與大社會之間有一堵牆。在小屋裡呆久了,感情就會凝固。因此夫妻在安排一年的生活時,千萬不要忘記郊遊的打箅,帶孩子到外面玩玩,和朋友聚聚。在更廣闊的背景下領略夫妻情感的另一番滋味。
五、可以在家做一個實驗:一邊對愛人說:你今天的打扮真漂亮,一邊輕輕地拍拍她的肩膀或者擁抱一下。在以後的幾個小時裡,你的愛人會一直顯得興奮歡快,動作敏捷。這說明夫妻間雖然有了一個孩子,但仍然需要彼此身體的接近。夫妻應當儘量與孩子分床睡覺,這既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又可以使夫妻在感情生活上更加和諧美滿。
總之,娶大陸新娘的婚姻家庭,夫妻也要注意感情的調適,孩子出生後不僅不會使夫妻感情淡化,還會在三口之家裡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