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不論是大陸新娘、越南新娘、泰國新娘、馬來西亞新娘......等,都越來越多,但台灣卻到現今都還不是能真正的去平等看待與接納這些大陸新娘、外籍新娘新住民。
「新住民不只是外籍配偶、移工,而是台灣新的眼睛,讓台灣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我們爭取的不是自己的權益,而是台灣的未來。」籌組志工團的王麗蘭、以傳承母語為使命的陳凰鳳,許多東南亞新住民赤手空拳,將台灣打造成一個多元、友善的社會。
王麗蘭十餘年前來台念大學,從沒勇氣說「我是外國人」,拚命隱藏自己、消除口音,原本以為藏得很好,卻因一顆喚起鄉愁的榴槤,她決定勇敢做外國人。王麗蘭在清大籌組志工隊,帶領大學生到馬來西亞搶救史蹟、社區營造,從與外國人溝通合作中,培養台灣大學生的「CQ」(文化智商),她比喻:「我就像是電影裡的Lucy!」將跨域知識及經驗傳承給台灣青年,搭起台灣與東南亞鏈結的橋梁。
在台推動越語教學的陳凰鳳,婚後來台,感受台灣對東南亞的排斥,不希望孩子在充滿歧視的環境成長,走上母語教學之路。陳凰鳳說,台灣社會總用扶助、施捨的角度對待新住民,但新住民姊妹年輕、健康、努力工作,絕不是社會負擔,只需要接納與包容。
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蕭秀玲投入新住民家庭關懷卅多年,她分享一路從看見、跨出、陪伴的服務過程,不少曾受助的新住民經濟穩定後,來當通譯、志工或認養人,回饋社會。
主持人王文華說,台灣人喜歡「分」,分本國人外國人、分藍綠、分南北,把自己越活越小,因有了五十萬新住民,台灣終於有機會一步步解開身上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