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新娘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台灣地區娶外籍新娘的主流之一;而目前台灣男性娶的印尼新娘大多來自雅加達或山口洋,所以就來簡單介紹一下印尼新娘的山口洋。
山口洋(Singkawang)是位於印度尼西亞西加里曼丹省北部的濱海城市,為西嘉第二大城。根據2007年的估計,山口洋的人口大約有197,079人。人口之中,華人亦稱唐人約佔62%,為主要民族,其次為馬來族和達雅族,通行客語。
印尼新娘的山口洋是客家華人聚居的地區, 此地的客家人來自大陸原鄉地區,由於與當地原住民長時間來往接觸,並受到荷蘭時期殖民的影響,逐漸形成其特有的音韻現象與詞彙使用習慣,成為今日的山口洋客家話,當地客家人自稱為硬話。
說到去印尼旅遊,最熱門、最成熟的自然是巴里島、日惹的印度教塔群,這些都是印尼最能吸引外國遊人的地方。但山口洋在台灣開始讓人耳熟能詳的卻是"印尼新娘";多年來不少台灣男性為了娶外籍新娘而到印尼相親娶印尼新娘,使得山口洋似乎成了印尼新娘的代名詞。不過,近來,西加里曼丹省政府把山口洋列入文化旅遊的目的地,因為這裡的華人文化保留得相當完整。
純樸的山口洋,雖說不上是座現代化城鎮,但這裡開門做生意的都以華人為主,是一個很華人傳統的城鎮。這可從山口洋的客家人慶祝華人春節及元宵節盛大排場與熱鬧氣氛,可印證了客家人在承傳本身文化上的堅靭精神。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山口洋都舉行隆重的慶祝遊行,抬著寺廟裡的各路神仙、真人化妝的各式人物,敲鑼打鼓地遊街。這樣的傳統應該來自客家地區的"走古事",因為山口洋的最初的華人便是來自廣東揭西河婆,山口洋通行的地方語言是以河婆客家話為主,融入其他華人方言和印尼語、英語等的綜合產物。山口洋的元宵節活動在印尼已經相當有口碑,如果不提前半年預訂床位的話,山口洋的旅館在元宵節那幾日是絕對沒有空房間等人的。
山口洋另一個旅遊資源是寺廟。山口洋素有"千廟之城"之稱,在宗教上相當寬容,不僅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到處都有,天主教堂也有幾座,至於華人供奉各路神仙的廟堂、佛寺,那更是幾步一個,隨處可見,而且,這裡的華人繼承了從前寺廟以宅為寺的初創傳統,有些小廟從前就是住宅,主人將其奉獻給了神仙,以求獲得心靈的平靜。
除了元宵節這樣的常年節目,山口洋也把美麗的海岸作為旅遊賣點,如位於山口洋南區的長沙壩海岸公園,很像上世紀80年代昆明的海埂公園,海水很清,許多遊客在裡面游泳,白皚皚的沙灘上設有游泳池、旅館、迪高廳等娛樂設施,還常年舉辦本地和全國性的摩托車賽事;如山口洋市區旁的蓮花公園,則可以讓遊客享受游泳池、垂釣、餐館和山上栽種的新鮮水果;如山口洋有名的濟公廟,每一尊佛像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如每年一度的伊斯蘭誦經大賽迎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伊斯蘭聖徒……
印尼新娘的山口洋,可說是一個很道地的華人城鎮。與其說是華人城鎮,不如說是客家城更為貼切。走在街上,華裔與印尼人的面貌與特徵,普遍上並沒有太明顯的區別,若以印尼話打交道,更難以分辨他們是印尼人,還是土生土長的華族後裔。唯一可以鑒別其族裔籍貫的,就是他們所擅長的祖籍方言。
在西加省會坤甸及山口洋,以華裔人口佔多數的城市地區,被同化的情況,不比其他地區來得嚴重。基本上,在我們的眼中是如此,坤甸商場以潮州話是通行無阻,在山口洋卻是客家話為天堂,至少他們還懂得本土化的祖籍方言。在這裡,客家河婆人幾乎是山口洋華僑的代名詞,所到之處,都是河婆的客家人。也就如此,語言相近,又有客家人的勤儉持家精神的山口洋女性就成為了受歡迎的"印尼新娘"。
山口洋當地的華裔家庭很重視祖籍文化,在家裡都以客家河婆話交談,因此,他的孩子都諳河婆話,說得非常標準,但一些詞彙匯卻參雜了印尼語,畢竟在學校都接受印尼文教育,說的得都是印尼話,政府官文都以印尼文;使得有些較深奧的客家話含意,孩子不能理解,只好以印尼話來溝通。
山口洋的宗教信仰極為自由。在市區及市郊,華人神廟特別多,建設都非常華麗堂皇,保留著中國廟宇的建築風格,在華麗包裝下不失古色古香的氣息。反觀回教堂或清真寺,卻不很多見,既使有,也沒有像印尼其他地區那樣富麗堂皇。華人神廟除了是當地華裔的精神寄託所在之同時,更肩負著推動社會慈善與福利事業的組織,其社會意義重大。
此外,這裡的養燕業隨處可見,有些燕屋建設要比人住的房屋更堂皇。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燕子與人同住一屋簷的奇觀,比比皆是。有些二三層的房屋,樓上充作養燕,是燕子棲息處,人就住在樓下,人與燕都在一片燕鳴啾啾的環境中生活,相安無事。根據當地人表示,許多華裔都靠養燕而發達,這裡的養燕業處於蓬勃發展。